skip to main
|
skip to sidebar
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
07-11-2008 郑板桥 (郑燮xiè ) 的咏竹诗词
一节复一节,千枝攒万叶。 我自不开花,免撩蜂与蝶。
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峭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
画根竹枝扦块石,石比竹枝高一尺。虽然一尺让他高,来年看我掀天力。
一阵狂风倒卷来,竹枝翻回向天开。 扫云扫雾真吾事,岂屑区区扫地埃。
新旧高于旧竹枝,全凭老干为扶持。 明年再有新生竹,千丈龙孙绕风池。
郑板桥不但以竹自况,还以“竹”待人,对于后学,他乐于奖掖,尽力扶持,寄予厚望。
07-11-2008 郑板桥(郑燮)与竹
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,一生爱竹,他赏竹、画竹、咏竹,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,甚至可以说他的成就是建立在竹上的。人们喜欢郑板桥,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他的竹画、竹诗,乃至竹一样的品格。
古代文人由于审美情趣、生活境遇、处世观点不同,对花草树木各有偏爱。陶渊明爱菊,周敦颐爱莲,陆游爱梅,早已成为文坛佳话。大戏剧家李渔更把他所爱的花卉当作自己的性命,他春以水仙兰花为命,夏以莲为命,秋以秋海棠为命,冬以腊梅为命。郑板桥爱竹,虽没有把竹当作自己的命,但他把竹当作自己的儿孙子弟,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,却也格外真挚感人。
“咬定几句有用书,可忘饮食;养成数竿新生竹,直似儿孙”。“爱竹总如教子弟,数番剪削又扶持”。这些联语诗句,生动地表现了板桥先生对竹的一往请深,他精心修剪百般呵护,如先生之教育子弟,如长辈之爱抚儿孙,绝不哗众取宠,毫无矫柔造作,自然、亲切、真挚,如果没有对竹的真爱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。“疏疏密密复亭亭,小院幽篁一片青,最是晚风藤榻上,满身凉露一天星”。“轩前只要两竿竹,绝妙风声夹雨声,或怕搅人眠不着,不知枕上已诗成”。“新篁初放,在夏月中,能驱吾暑,能豁吾胸”。从这些清新幽美的诗句中,可见竹也真不负板桥之爱,在郑板桥生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板桥不但以之消暑纳凉,赏心悦目,而且在竹声中吟诗,伴竹声入眠。其安适潇洒超脱之情,令人羡慕、向往。“宁可食无鱼,不可居无竹”,这话用到郑板桥身上再合适不过了。
正因为他对竹有如此深情,竹才成了他笔下的爱物。在郑板桥的画作中,竹所占的比重相当大,他画竹的成就也相当高。《清代学者像传》评:“画竹神似坡公,多不乱,少不疏,脱尽时习,秀劲绝伦。”《丁亥烬遗录》称:“古代画墨竹称文与可为圣……继起者惟郑板桥”。从这些评论可见郑板桥画竹虽不说独步千古,但能与文与可苏轼相提并论,足可称为大家。
郑板桥不但善画,还善于总结经验,他在画竹实践中总结出的创作理论,颇具真知灼见,为后世研究创作理论的人所看重。当有人向他请教画竹诀窍时,他说:“后园竹十万个,皆吾师也,复何师乎?”“凡吾所画竹,无所师承,多得于纸窗粉壁,日光月影中耳”。师法自然,独出新意,而不是陈陈相因,这是他能“脱尽时习”,“秀劲绝伦”的重要原因。他总结出的“眼前竹”,“胸中竹”,“笔下竹”,“意在笔先”,“趣在法外”,更是创作理论中的精华。他说:“江馆清秋,晨起看竹,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,胸中勃勃,遂有画意,其实胸中竹,又不是眼前之竹也。因而磨墨展纸,落笔倏作变相,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。总之,意在笔先者,定则也;趣在法外者,化机也。独画云乎哉?”郑板桥通过一次画竹的过程,形象地揭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:深入生活,感悟生活,在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,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他不是文艺理论家,但可以说他参透了创作的天机。
在郑板桥众多的题画诗中,有大量的咏竹之作。他借竹抒情,托竹言志,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咏竹名篇。“衙宅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些小吾曹州县吏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”听竹声萧萧,想到了人民啼饥号寒,看一枝一叶,想到自己这些小官吏的责任和使命。忧民之心,尽瘁之意依依可见。“老老苍苍竹一竿,长年风雨不知寒。好叫真节青云去,任尔时人仰面看。”“未出土时先有节,纵凌云处也无心。”“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”这些诗中之竹,有品格,有气节,坚韧不拔,超凡脱俗,这是郑板桥推崇的人格境界,也可以说是他人格的写照。
《清代学者像传》载:“郑燮,字克柔,号板桥,江南兴化人,乾隆元年进士,官山东潍县知县,有政声。在任十年,囹圄空者数次。以岁饥,为民请赈,忤大吏,遂乞病归。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,家家画像以祀。”郑板桥关心人民饥苦,为民请命,不怕得罪上司,不怕丢乌纱,这是难能可贵的,更可贵的是他为官清廉。他做了十二年的县令,罢官后还要靠卖画为生,嫁女时竟无钱置办妆奁,他的《为二女适袁氏者作》写的就是这种情况。“官罢囊空两袖寒,聊凭卖画佐朝餐。最惭吴隐奁钱薄,赠尔春风几笔兰。”在那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的封建官场中,郑板桥能有如此操守,确实是不同凡响。他关心人民,不媚上司,勤政清廉,不就是“任尔时人仰面看”的挺拔高洁,耿介超凡的翠竹吗?
22-09-2008 花与竹拍摄的地点
武吉丁宜法国村附近路旁
花
与
竹
拍摄的地点。
2008年11月6日星期四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竹林 (2)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竹林 (1)
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
22-09-2008 吉隆坡修车厂旁的九重葛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花卉(2)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野胡姬花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凤凰木
较新的博文
较旧的博文
主页
订阅:
博文 (Atom)
坤成童军团网页
刘教练---智慧世界
刘教练---旁观者清
刘教练---童言无忌
刘教练---好摄之徒
刘教练---飞行史话
刘教练---航空知识
刘教练---军事图片
刘教练---民用飞机
刘教练---军用飞机
刘教练---童军杂货店
博客归档
►
2014
(1)
►
二月
(1)
►
2012
(10)
►
四月
(6)
►
二月
(4)
►
2010
(40)
►
五月
(1)
►
四月
(10)
►
三月
(5)
►
二月
(24)
►
2009
(42)
►
十一月
(3)
►
九月
(8)
►
八月
(8)
►
五月
(4)
►
四月
(3)
►
三月
(4)
►
一月
(12)
▼
2008
(65)
►
十二月
(7)
▼
十一月
(11)
07-11-2008 郑板桥 (郑燮xiè ) 的咏竹诗词
07-11-2008 郑板桥(郑燮)与竹
22-09-2008 花与竹拍摄的地点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竹林 (2)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竹林 (1)
22-09-2008 吉隆坡修车厂旁的九重葛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花卉(2)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野胡姬花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凤凰木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羊齿植物
22-09-2008 武吉丁宜法国村路旁的花卉(1)
►
十月
(47)
我的简介
刘教练
1968年开始参加童军活动。 目前担任吉隆坡坤成童军团总团长兼坤成小学一校童军团教练。 1996年创立全国第一团稚龄童军(Pre-Cubs),并于2002年成立华校第一团航空童军(Air Scout}。 兴趣是摄影、阅读及军事模型制作。
查看我的完整个人资料